交通肇事人伤理赔纠纷该怎么解决,其法律依据又是什么?


交通肇事人伤理赔纠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首先是协商私了。如果事故情节较轻,双方能够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比如对赔偿金额、赔偿项目等都没有异议,那么可以自行协商解决。这种方式比较快捷、简便,能节省双方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是申请调解。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时,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对双方的赔偿问题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则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组织,会尽力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调解的好处是相对灵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双方的利益。 最后,如果调解不成或者双方不愿意调解,那么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解决。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并确定赔偿金额和赔偿项目。这种方式虽然比较耗时、费力,但判决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 交通肇事人伤理赔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此外,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定与认定是以交通事故责任成因为基础而展开的,依照相关法规的规定,可区分为全责、主责、同责、次责及无责五种类型。对于交通事故中的赔偿责任人(肇事方或保险公司)应向受害者支付的赔偿款项,其内容主要涵盖了医疗费用、误工补贴、护理费用、交通费用、住宿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用、必要的营养费用等。若受害者因事故导致伤残,则需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用、被抚养人生活费用,以及因康复护理、持续治疗所需的康复费用、护理费用、后续治疗费用,赔偿责任人亦应对此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