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销”的种类有哪些?


倾销指的是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这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可能会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损害。 从法律和实际经济活动角度来看,倾销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偶然性倾销,这通常是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或因公司改营其他业务,把“剩余产品”在外国市场上抛售。比如一家服装企业,因为款式更新换代,旧款服装在国内市场已经滞销,但还有大量库存,为了清理库存,就以极低的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这种倾销持续时间短、数量小,对进口国的同类产业影响较小。从法律上来说,由于其偶然性和短期性,通常不会对进口国产业造成实质性的长期损害,所以在反倾销法律中,一般对这种倾销行为不会采取过于严厉的措施。 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是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在打垮或摧毁了所有或大部分竞争对手,垄断了这个市场之后,再提高价格。例如,某国一家大型的电子产品企业,为了进入另一个国家的市场,以远远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其产品,挤垮当地的同类企业,等当地企业倒闭退出市场后,再提高产品价格。这种倾销行为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严重损害了进口国的相关产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当进口产品以倾销方式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并对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我国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 持续性倾销,是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了在实现其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维持其国内价格的平衡,而将其中一部分商品持续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海外市场销售。比如,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型化工企业,由于其生产规模大,成本相对较低,为了保持国内市场价格稳定,会长期以较低的价格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倾销化工产品。这种倾销行为会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长期的、持续的损害。对于这种倾销,进口国通常会依据本国的反倾销法律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 总之,不同种类的倾销在目的、持续时间和对市场的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国都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应对倾销行为,以维护公平的贸易秩序和本国产业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