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有哪些类型?


劳动争议指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者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就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所产生的争议。简单来说,就是员工和公司在工作相关的事情上有了分歧。下面为你介绍常见的劳动争议类型。 首先是劳动合同争议。这主要是围绕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产生的纠纷。比如,公司在招聘时承诺的工作岗位和实际安排的岗位不一致,这就涉及到劳动合同订立环节的争议;或者公司单方面变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等,而员工不同意,这就属于劳动合同变更方面的争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如果一方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另一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其次是劳动报酬争议。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常见的纠纷有公司拖欠工资、不按照约定支付加班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如果公司违反这些规定,劳动者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再者是休息休假争议。劳动者依法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包括法定节假日、年休假、病假、婚假、产假等。若公司不按照规定给予员工休息休假,或者在员工休假期间克扣工资,就会引发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并且要按照规定安排员工休年休假等假期。 还有社会保险和福利争议。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如果公司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或者在员工享受福利待遇方面存在问题,如不发放高温补贴等,就会产生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最后是劳动保护争议。劳动保护涉及工作环境、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比如,公司提供的工作场所存在安全隐患,不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等,都可能引发劳动保护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