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欺诈有哪几种情形?
我在做进出口贸易,经常会用到信用证。但听说信用证存在欺诈风险,我心里一直很担心。我想了解一下,信用证欺诈具体有哪几种情形呢?这样我在交易过程中就能多留个心眼,避免遭受损失。
展开


信用证欺诈是指在信用证交易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制造假象或者隐瞒事实真相,诱使其他当事人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骗取财物或者非法利益的行为。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信用证欺诈情形: 一是假冒或伪造信用证。不法分子会伪造一个看似正规的信用证,发给受益人,让受益人以为这是真实有效的付款保证,从而发货。但实际上,这个信用证根本无法兑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凡有充分证据证明存在伪造、变造信用证等情形,并认为将会给其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中止支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 二是软条款欺诈。开证申请人在信用证中设置一些特殊条款,这些条款使得开证行的付款承诺变得不确定。比如规定必须由开证申请人签署检验证书,而开证申请人故意不签署,导致受益人无法满足付款条件,从而无法获得货款。这种欺诈方式隐蔽性较强,受益人往往难以察觉。 三是受益人欺诈。受益人可能会提交虚假的单据,比如伪造提单、发票等,以骗取开证行的付款。虽然银行在处理信用证业务时遵循“单单相符、单证相符”的原则,但如果受益人伪造的单据非常逼真,银行可能难以辨别。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法院认定存在受益人欺诈行为,将不予支持受益人请求开证行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的主张。 四是货物欺诈。在实际贸易中,可能存在货物的质量、数量与合同和信用证规定严重不符的情况。比如发货人以次充好、少装货物等。虽然信用证主要处理的是单据,但这种货物欺诈也会给开证申请人带来损失,开证申请人可以依据买卖合同等相关法律关系向发货人追究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