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商标侵权行为有哪几种?


在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网络领域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从而损害商标注册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商标侵权行为。 首先是网络域名侵权。简单来说,就是有人恶意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这个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活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被告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构成对原告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或者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认,应当认定被告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 其次是网络店铺商标侵权。网络店铺在商品展示、宣传等过程中,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比如,商家在网店的商品标题、详情页等位置使用了他人的注册商标,让消费者误以为该商品与商标权人有特定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再者是网络搜索引擎关键词侵权。一些企业会在搜索引擎中设置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关键词,当用户搜索该关键词时,会出现该企业的推广链接。这种行为可能会误导消费者,使他们以为该推广链接指向的是商标权人的网站或商品。虽然目前对于这种行为的法律规定没有特别明确,但依据商标法的基本原则,这种行为如果造成了消费者的混淆,也可能构成侵权。 最后是网络社交平台侵权。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有人可能会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进行商业宣传、推广等活动。比如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广告时使用他人商标,吸引用户关注。同样,根据《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这种使用未经商标权人许可且容易导致混淆,就构成了商标侵权行为。 总之,网络商标侵权行为形式多样,商标权人要时刻关注网络动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发现侵权行为,可以通过协商、行政投诉、诉讼等途径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