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有哪些种类?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它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适用。也就是说,对一种犯罪行为,只能判处一种主刑。主刑有以下五种: 1. 管制:这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的刑罚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2. 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根据刑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3. 有期徒刑: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刑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4. 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无期徒刑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严厉的刑罚,适用于罪行严重,但不必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 5.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我国对于死刑的适用是非常慎重的,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它既可以附加于主刑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附加刑有以下三种: 1. 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刑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2. 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刑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3. 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此外,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