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书不公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我写了一份委托书,委托别人帮我办理一些事务,但没有去公证。我有点担心这样的委托书有没有用,不知道不公证的委托书在法律上到底有没有效力,会不会因为没公证就不被认可,所以想了解一下相关情况。
展开


委托书不公证一般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首先,从法律概念上来说,委托书是委托他人代表自己行使合法权益的法律文书。当委托人自愿签署委托书,并且在内容上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同时委托人和受托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时,委托书就成立并生效。这意味着双方都要按照委托书的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而委托书本质上属于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即使不经过公证,它依然是有效的。 公证的作用主要是对委托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经过公证的委托书,其证明力在法律上相对更强,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比如涉及重大财产处分、跨国事务等,相关部门可能会要求提供公证后的委托书。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公证的委托书就没有法律效力。如果发生纠纷,不公证的委托书同样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只要能证明其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条件,法院依然会认可其效力。所以,委托书不公证并不影响其本身的法律效力。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