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调解的方式有哪些?


医疗事故调解是指在医疗事故发生后,医患双方就争议的问题,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解决方案的过程。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医疗事故调解的方式: 首先是人民调解。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医患双方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依据《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其优势在于程序灵活、便捷,能快速解决纠纷,而且调解员通常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调解经验,能够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在医疗事故调解中,人民调解委员会会组织医患双方进行沟通,倾听双方的诉求和意见,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其次是行政调解。行政调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作为第三方,对医疗事故争议进行调解。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行政调解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因为卫生行政部门熟悉医疗行业的相关规定和流程,能够依据法律法规作出合理的调解方案。 最后是法院调解。法院调解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医患双方就医疗事故争议进行协商,达成调解协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调解的优点在于其调解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能够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实现。同时,法院在调解过程中会严格遵循法律程序,确保调解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总之,不同的调解方式各有特点,医患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调解方式来解决医疗事故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