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有哪些?


医疗纠纷是指基于医疗行为,在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因对治疗方案与治疗结果有不同的认知而导致的纠纷等。当遭遇医疗纠纷时,有多种途径可以解决。 首先是协商解决。这是一种较为简便、直接的方式。医患双方可以就争议的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的,应当签署书面和解协议书。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快速解决问题,节省时间和精力,并且有利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关系。 其次是申请人民调解。医患双方可以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医疗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它具有专业性和中立性。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需要鉴定的,鉴定时间不计入调解期限。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经医患双方签字或者盖章,人民调解员签字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 再者是行政调解。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可以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医疗纠纷进行调解。《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当事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已被受理,或者已经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并且已被受理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终止调解。 最后是提起诉讼。如果其他途径都无法解决纠纷,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纠纷,由人民法院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在诉讼过程中,需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依法作出公正的裁决。这种方式虽然程序相对复杂、耗时较长,但能更有效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纠纷得到公正的解决。 总之,在面对医疗纠纷时,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