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单位犯罪,简单来说,就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组织实施了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单位犯罪的成立需要满足多个条件。首先是主体条件,犯罪主体必须是刑法分则条文明文规定的,也就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里的单位范围很广,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并且,单位犯罪中的“单位”通常不要求具有法人资格,不过独资、私营企业要构成单位犯罪,就需要具有法人资格。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其次是责任要件,实施犯罪行为必须是为了单位谋取非法利益,这里的利益可以理解为单位的全体成员的利益,或者单位的绝大多数成员的利益 。犯罪形式包括故意和过失,像《刑法》第229条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第137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主观方面就是过失。要是盗用单位名义,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那就不是为了单位利益实施的行为,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 然后是违法性构成要件,该行为要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并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犯罪所得一般为单位所有。不过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刑法》第396条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会以各种理由将非法所得分配给单位全体成员享有。 最后,单位犯罪具有法定性这一特征。多数国家刑法对单位犯罪都持限制态度,我国也是如此,要求单位犯罪必须有刑法的明文规定。如果单位实施了法律不认定为单位主体能犯的罪,原则上对自然人以相应的犯罪处理。例如单位实施盗窃行为,对单位不追究刑事责任,对自然人以盗窃罪论处。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一般都是法定犯,而不是自然犯。 相关概念: 单位犯罪: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法定犯:指由于法律的规定才被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区别于自然犯,自然犯是基于伦理道德等自然观念就被认为是犯罪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