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法律常识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必要的法律常识需要我们了解,以下从不同方面为你介绍: 在民事法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它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合同相关常识。当我们与他人签订合同的时候,合同一旦成立,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双方都要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要是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就可以依据合同和法律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像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这就提醒我们在进行重要交易时,尽量签订书面合同,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在婚姻家庭方面,《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也有诸多规定。比如结婚,要满足法定结婚年龄,男方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方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并且要双方自愿,不存在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等条件。离婚时,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协议离婚需要双方签订离婚协议,并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经过三十天冷静期后,双方再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诉讼离婚则是一方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由法院来判决是否准予离婚。 在消费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能保护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我们购买到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或者接受了不符合标准的服务时,我们有权要求商家退换货、修理或者赔偿损失等。比如,根据该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在劳动法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至关重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要按照法律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劳动保护、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等。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