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我参与了一次集体活动,活动过程中现场有点混乱。我担心这会不会涉及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所以想了解下这个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达到什么程度会被立案呢?
展开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 首先,从法律概念上来说,“聚众”是指纠集多人实施犯罪行为,一般应当是三人以上,其中有首要分子,即在扰乱社会秩序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人。而“扰乱社会秩序”,包括以各种手段干扰正常的社会活动,比如在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场所聚众哄闹、围攻、强占工作场所等。 关于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七条规定,组织、策划、指挥或者积极参加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是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这里的“严重损失”,通常是指因行为人的聚众扰乱行为导致生产、经营等活动长时间停滞,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或者影响了重要的教学、科研项目的进度等。二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比如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不良反响,严重损害了政府、单位等的形象和声誉。 对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而对于一般参加者,通常不会以犯罪论处。如果只是被裹挟参与,情节显著轻微的,可能不会受到刑事处罚。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是否达到立案标准,会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判断。 总之,了解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立案标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因无知而触犯法律。同时,当面临类似问题时,也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