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陷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诬陷诽谤罪,在法律上一般指的是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构成诽谤罪的基本要素。 其一,要有捏造事实的行为。这里的“捏造”,就是无中生有、凭空编造虚假的事情。比如,说某人偷东西,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回事,这就是捏造事实。其二,要将捏造的事实进行散布。散布的方式有很多种,像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现在还包括在网络上发布等。如果只是自己心里想或者私下写写没有传播出去,那就不构成诽谤罪。其三,这种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人。也就是说,这个虚假事实得明确指向某一个人,让别人一听一看就知道说的是谁。比如在文章中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通过描述的特征、经历等能让人明显看出是在说谁,这也算是针对特定的人。 接下来重点说一下立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而“情节严重”在司法实践中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这主要是针对网络诽谤的情况。现在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很多不实信息可能很快就会广泛传播,造成严重影响。二是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诽谤行为对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造成极大伤害,导致这些严重后果,那肯定是情节严重了。三是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这说明行为人屡教不改,主观恶性比较大。 如果有人的行为符合上述诽谤罪的构成要素和立案标准,那么被害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证据,比如聊天记录、网络截图、证人证言等,以便更好地证明对方的诽谤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