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机动车时不得有哪些行为?


在驾驶机动车时,有许多行为是法律明确禁止的。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简单来说,喝酒之后肯定不能开车,因为酒精会影响人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像一些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同样不能在服用后开车。如果患有某些疾病,比如严重的心脏病、癫痫等,在发病时可能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这种情况下也是不可以开车的。过度疲劳也不行,长时间开车不休息,人会变得困倦、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出事故。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在车门、车厢没有关好时行车;在机动车驾驶室的前后窗范围内悬挂、放置妨碍驾驶人视线的物品;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下陡坡时熄火或者空档滑行;向道路上抛撒物品;驾驶摩托车手离车把或者在车把上悬挂物品;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或者路段鸣喇叭。比如车门没关好就开车,万一行驶过程中车门突然打开,后果不堪设想。在前后窗挂太多东西,会挡住司机的视线,影响对路况的观察。开车时打电话、看电视,会分散司机的注意力,让反应变慢,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下陡坡时空档滑行,车辆失去了发动机的牵制,刹车负担会加重,容易导致刹车失灵。向道路上抛撒物品,不仅破坏环境卫生,还可能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驾驶摩托车手离车把或者在车把上挂东西,会影响对摩托车的操控,增加危险系数。连续长时间开车不休息,人会疲劳,反应能力下降,容易引发事故。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鸣喇叭,会产生噪音污染,干扰周围居民的生活。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禁止的行为,比如超速行驶、闯红灯、逆行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第九十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闯红灯是违反交通信号灯的指示,容易与其他正常行驶的车辆或行人发生碰撞。逆行则是逆向行驶在道路上,严重扰乱交通秩序,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都造成极大威胁。总之,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法律规定,确保自己和他人的交通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