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财产和权利是不能被继承的?


在我国,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按照其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遗嘱或者法律的规定,依法取得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然而,并非所有的财产和权利都能被继承。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不能被继承的财产和权利: 首先是与被继承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人身权利。人身权利是公民基于人身关系而产生的,具有特定的人身属性,它与权利人的人身不可分离,不得转让,随权利人的死亡而消灭。例如,公民的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等。这些权利一旦权利人死亡,便不复存在,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二条规定,人格权不得放弃、转让或者继承。 其次是国家或集体组织的财产。国家或集体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个人对其只有使用权或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比如,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些土地是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的,但土地上的房屋等附着物可以依法继承。 再者是被继承人的承包经营权。一般情况下,承包经营权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因为承包经营权是基于承包合同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合同权利。当承包人死亡时,承包合同关系即行终止。不过,对于某些特定的承包,如林地承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本法规定继承。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 还有被继承人的抚恤金、补助费。这些是国家或有关单位给予死者家属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抚慰,是在被继承人死亡后产生的,不属于被继承人的遗产,不能被继承。 最后是被继承人的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以外的权利。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其中,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利,如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与作者的人身紧密相连,不能被继承;而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如著作权中的稿酬、专利权中的专利使用费等,在法定保护期内可以作为遗产继承。 总之,了解哪些财产和权利不能被继承,有助于我们在处理继承问题时,遵守法律规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