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案件会转入调解中心?


在我国,调解是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调解中心在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案件会转入调解中心呢? 一般来说,适合调解的案件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争议不大、事实相对清楚的案件。这类案件由于事实比较明晰,双方对于主要事实没有太大的分歧,只是在具体的利益诉求上存在差异,通过调解的方式更容易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比如一些简单的民间借贷纠纷,双方对于借款的事实都认可,只是在还款时间和利息计算上有不同意见,这种案件就很适合调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这为这类适合调解的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家庭、邻里等具有一定情感关系的纠纷案件也常被转入调解中心。像婚姻家庭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等,这类纠纷不仅仅涉及到法律问题,还包含着浓厚的情感因素和社会关系。调解可以在解决纠纷的同时,尽量维护当事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和社会关系,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例如在婚姻家庭纠纷中,调解可以帮助夫妻双方更好地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平衡点,有可能使家庭关系得以修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婚姻家庭纠纷也倡导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这为这类纠纷的调解提供了法律支持。 另外,一些轻微的侵权纠纷案件也可能会被转入调解中心。比如一些轻微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等,这些纠纷虽然涉及到侵权责任,但损害程度相对较轻,通过调解可以快速、便捷地解决问题,减少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因不小心碰撞导致的轻微人身伤害,双方可以在调解中心的主持下,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相关的侵权责任法律规定为这类纠纷的调解提供了责任认定和赔偿计算的依据。 然而,也有一些案件不适合调解。比如涉及严重违法犯罪的刑事案件,这类案件需要通过司法程序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尊严。还有一些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也通常不适合通过调解解决,而需要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