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不属于渎职犯罪?
我不太清楚渎职犯罪的具体范围,想知道在法律规定里,哪些情况是明确不属于渎职犯罪的。我担心自己的一些工作行为会不会被误判为渎职犯罪,所以想了解一下不属于渎职犯罪的情况具体有哪些,好让自己心里有个底。
展开


渎职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判断哪些情况不属于渎职犯罪,需要先明确渎职犯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渎职犯罪在主体上要求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包括在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如果行为主体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那么其行为通常就不属于渎职犯罪的范畴。例如,普通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失误或违规操作,就不能认定为渎职犯罪,因为他们不具备渎职犯罪的主体资格。 从主观方面来看,渎职犯罪通常要求行为人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如果行为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已经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没有故意违反职责,也不存在重大过失,即使出现了一定的危害后果,也不应认定为渎职犯罪。比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导致无法完成工作任务或造成一定损失,这种情况下就不属于渎职犯罪。因为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行为人对此没有过错。 在客观行为上,渎职犯罪表现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等行为,并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没有违反职责要求,或者虽然有一定违规但没有达到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也不属于渎职犯罪。例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轻微的程序瑕疵,但没有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实质性损害,这种情况一般不构成渎职犯罪。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