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审计制度包括哪些方面?


我国的审计制度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体系,它在保障国家经济健康运行、维护公共利益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来详细了解我国的审计制度。 首先是审计的定义和目标。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其目标主要是确保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合规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例如,企业的财务报表需要准确反映其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审计可以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虚假记载或错误。 审计制度的类型主要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比如,审计机关会对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内部审计是指由本单位内部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本单位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实施的独立审查和评价。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企业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定期对各部门的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社会审计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受托有偿进行的审计活动,通常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开展审计工作,其审计报告具有较高的公信力,被广泛用于企业的融资、上市等活动中。 审计的程序也有明确规定。一般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需要确定审计项目,组成审计组,开展审前调查,制定审计方案等。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审计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作出审计决定。 审计的法律责任也是审计制度的重要内容。被审计单位如果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审计机关可以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确保了审计工作的公正、客观和合法。 我国的审计制度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体系,涵盖了审计的各个方面,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