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哪些条件会构成爆炸罪?

我最近对法律知识比较感兴趣,尤其想弄清楚爆炸罪这一块。想知道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个行为就会被认定构成爆炸罪呢?是从行为人的主观想法,还是从造成的实际后果等哪些方面去判断呀,希望能详细了解下。
展开 view-more
  • #爆炸罪
  • #构成条件
  • #公共安全
  • #刑事责任
  • #主观故意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要构成爆炸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客体要件。爆炸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简单来说,就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这里强调“不特定多数人”,意思是不确定会有多少人受到伤害,也不确定会损害到哪些公私财产。例如在人员密集的商场引爆炸弹,就可能危及众多不特定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商场的重大公私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于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的规定,就是基于保护这一重要客体。 其次是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爆炸物品的范围很广,像炸弹、手榴弹、地雷、各种炸药、雷管、导火索等起爆器材,还有自制的爆炸装置,比如炸药包等。实施爆炸的地点通常是人群集中或者财产集中的公共场所、交通线等地。爆炸行为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像直接点燃爆炸物引发爆炸,这就是积极的作为方式;而如果行为人有防止爆炸发生的特定义务,并且有能力履行却不履行,最终导致爆炸发生,这就构成不作为的爆炸犯罪。 再者是主体要件。爆炸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就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由于爆炸罪危害极大,法律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爆炸罪,也要负刑事责任。 最后是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引起爆炸,会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还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且,犯本罪的动机多种多样,比如报复、嫉妒等,但犯罪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相关概念: 公共安全: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