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算诈骗行为?
我最近和人有笔交易,对方收了钱后一直没按约定办事,还找各种借口拖延。我怀疑自己是不是遇到诈骗了,但又不确定。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到底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诈骗行为呢?
展开


诈骗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欺骗手段让别人把钱或者财物给你,而你根本没打算履行相应的义务。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诈骗罪作出了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诈骗,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主观方面,行为人要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归还财物或者履行承诺。比如,有人编造自己有特殊渠道能买到低价房产,收取了别人的购房款后就消失不见,这就是明显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其次是客观方面,要实施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虚构事实就是编造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像谎称自己是某知名企业高管能帮人安排工作,收取费用。隐瞒真相则是故意不告诉对方某些重要信息,比如卖二手车时隐瞒车辆出过重大事故的事实。 最后,还要求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是说被害人因为行为人编造的谎言或者隐瞒的事实,误以为是真的,从而把财物给了对方。比如,有人被骗去参加所谓的投资项目,以为能赚大钱,就把钱投进去了。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这些条件,才能认定为诈骗行为。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具体情况可能会比较复杂,是否构成诈骗还需要结合更多的证据和具体情节来判断。如果遇到疑似诈骗的情况,建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