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乱价格会构成什么罪?


在我国,扰乱价格的行为可能涉及不同的罪名,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非法经营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中包括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如果商家通过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手段严重扰乱市场价格秩序,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非法经营罪。例如在一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特殊时期,某些商家大量囤积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然后以高价出售,这种行为就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 其次是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情节严重的行为会构成犯罪。虽然这主要针对证券、期货市场,但如果有人通过操纵价格来影响这些市场的正常运行,也属于扰乱价格的一种特殊情况。比如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或者持仓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或者证券、期货交易量等。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有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如果经营者实施了这些行为,但尚不构成犯罪的,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所以,扰乱价格的行为不一定都构成犯罪,但一旦构成犯罪,会受到刑法的制裁,同时即使不构成犯罪,也会受到价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