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哪些证据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补强证据?

我最近涉及一个行政诉讼案件,听说有补强证据的说法。我不太清楚在行政诉讼里,具体哪些证据能当作补强证据来增强证明力,希望了解一下相关法律规定,好看看我手里的证据能不能作为补强证据。
展开 view-more
  • #行政诉讼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行政诉讼中,补强证据是指某一证据由于其存在证据资格或证据形式上的某些瑕疵或弱点,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必须依靠其他证据的佐证,借以证明其真实性或补强其证据价值。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补强证据的类型: 首先是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如果其证言内容超出了其年龄和智力所能理解的范围,就需要其他证据进行补强。例如,一个十岁的孩子对复杂的行政行为过程进行描述,可能由于理解和表达的局限性而存在不准确的情况,此时就需要其他证据来佐证该证言的真实性。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十一条,这类证言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需要补强。 其次是与一方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一方当事人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不利的证言。因为证人与当事人存在特殊关系,其证言可能会受到情感、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证明力相对较弱。比如,当事人的亲属为其作证,可能会出于亲情而夸大或隐瞒某些事实,所以需要其他证据来增强其证明力。同样依据上述规定,这类证言也需要补强。 再者是应当出庭作证而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证人出庭作证能够接受当事人的询问和质证,其证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更容易得到检验。如果证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庭,其书面证言的证明力就会受到影响,需要其他证据来补强。这也是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要求。 然后是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资料。视听资料在现代社会中是常见的证据形式,但它容易被篡改或编辑。如果无法确定视听资料是否经过修改,其证明力就会大打折扣,必须依靠其他证据来证明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最后是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复制件或复制品可能在制作、传输过程中出现误差或失真,其与原件、原物的一致性难以保证。因此,只有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证明作用。 总之,在行政诉讼中,当遇到上述这些证据时,不能仅仅依靠它们来认定案件事实,而需要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