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款与法律法规冲突该怎么办?
我签了个合同,里面有个条款我后来发现好像和法律法规是冲突的。我就很担心这个条款会不会影响整个合同,也不知道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处理。我想了解遇到条款和法律法规冲突时,在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我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障自己权益。
展开


当条款与法律法规发生冲突时,在法律上会有相应的处理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确合同条款是当事人之间约定的权利和义务,而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当二者冲突时,一般应以法律法规为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也就是说,如果合同中的某个条款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这个条款通常是无效的。不过,这里有个例外情况,就是如果该强制性规定并不必然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那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合同中仅仅是部分条款与法律法规冲突而无效,并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效力,其他条款仍然有效,双方当事人仍需按照有效条款履行各自的义务。例如,一份买卖合同中,关于货物价格、交付时间等条款是有效的,但其中关于违约责任的条款违反了法律规定,那么违约责任条款无效,而价格、交付时间等条款仍应履行。 当发现合同条款与法律法规冲突时,当事人可以先尝试与对方协商,对冲突的条款进行修改或删除,以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请求确认该条款无效,并根据具体情况要求调整合同内容或追究对方的责任。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比如合同文本、沟通记录等,以便在需要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