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法庭上的证据不真实会怎样?
我最近涉及一个官司,在法庭上对方拿出的证据感觉是不真实的。我很担心这种不真实的证据会影响判决结果,我想了解一下,要是证据不真实在法律上会有什么处理办法,对整个案件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展开


在法庭上,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的重要依据。如果证据不真实,也就是存在虚假证据的情况,这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和处理方式的。 首先,虚假证据是指不符合事实真相的证据。它可能是伪造、篡改或者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在司法实践中,虚假证据会干扰司法机关对案件事实的判断,影响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刑事诉讼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了伪证罪,即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使用虚假证据的一方当事人,其提交的虚假证据将不被法庭采纳。如果该虚假证据对案件的判决结果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判决被撤销或改判。例如,在一些民事案件中,如果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虚假证据使得法院作出了错误的判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上诉、申请再审等程序来纠正错误。 此外,如果因为一方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据给对方造成了损失,受损方还可以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赔偿责任可能包括直接的经济损失,如因应对虚假证据而产生的律师费、差旅费等,也可能包括间接的损失,如名誉损失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