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处罚金期满不交纳会怎样?


当法院对犯罪分子依法判处罚金后,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结果,犯罪分子需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和金额缴纳。如果被判处罚金期满却不交纳,会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这里的强制缴纳,是指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拍卖犯罪分子的财产,冻结存款,扣留、收缴工资或其他收入等办法,迫使犯罪分子缴纳罚金。也就是说,法院不会坐视罚金不被缴纳,会动用司法力量让犯罪分子履行义务。 其次,如果犯罪分子确实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如因遭受火灾、水灾、地震等灾祸而丧失财产;罪犯因重病、伤残等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需要罪犯抚养的近亲属患有重病,需支付巨额医药费等,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不过,这种情况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并且要经过法定的程序由法院裁定。 若犯罪分子有能力缴纳却拒不缴纳罚金,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不履行判决,还可能影响到后续的减刑、假释等。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有缴纳能力而不缴纳罚金的犯罪分子,法院在考虑减刑、假释时会将其不履行罚金缴纳义务的情况作为一个参考因素,可能会对减刑、假释的适用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拒不缴纳罚金还可能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旦被列入该名单,在很多方面会受到限制。比如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可能会被拒绝;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也会受到限制;还可能会限制出境,在高消费方面也会受到约束,如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等场所进行高消费等。 所以,被判处罚金的犯罪分子应当重视罚金的缴纳,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积极履行义务,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生活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