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果无法确定被告主观是否有杀人故意该怎么办?

我遇到一个案子,现在证据方面很难判断被告在实施行为时主观上到底有没有杀人的故意。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遇到这种无法确定主观杀人故意的情况,会按照什么规则去处理,想了解一下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处理方式。
展开 view-more
  • #杀人故意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无法确定被告主观上是否具有杀人故意,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情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杀人故意,杀人故意就是犯罪人主观上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想法。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定罪量刑要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也就是说,不能仅仅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定犯罪,还必须考虑犯罪人的主观心态。当无法确定被告是否有杀人故意时,就不能直接认定其构成故意杀人罪。 在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会全面综合地审查各种证据。比如,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犯罪的手段、犯罪的过程、犯罪后的表现等等。如果从现有的证据中,既不能确凿地证明被告有杀人故意,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那么依据“疑罪从无”和“存疑有利于被告”的原则。 “疑罪从无”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当对被告人是否犯罪存在疑问,且无法达到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时,应当作出无罪判决。“存疑有利于被告”则是在对事实存在合理疑问时,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认定。 所以,如果无法确定被告主观有杀人故意,可能不会认定被告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如果被告的行为确实造成了他人伤亡等后果,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构成其他犯罪,比如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等。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故意伤害罪则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