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专门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而制定的法律。它就像是一个“保护伞”,为未成年人撑起了一片安全、健康的成长天空。 从概念上来说,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这部法律围绕着未成年人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等权利,构建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保护”体系。 家庭保护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比如要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 学校保护中,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树立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网络保护是该法新增的重要内容。它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政府保护方面,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 司法保护则体现在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承办。 这部法律依据我国宪法制定,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