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同的变更?


合同的变更指的是在合同成立之后,尚未履行或者还没完全履行之前,合同的主体或者内容发生了变化。简单来说,就是原本签订好的合同,因为一些原因需要对其中的某些方面做出调整。 合同变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变更包含合同主体的变更和合同内容的变更。合同主体的变更就好比是原来合同的一方换人了,由新的一方来取代原来的一方继续履行合同。而狭义的合同变更仅指合同内容的变更,也就是对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修改,像合同标的的数量、质量、价格,履行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的变动。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合同变更做出了规定。根据第五百四十三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这表明,合同变更需要双方达成一致的意愿。也就是说,如果一方想要变更合同,必须得到另一方的同意才行。比如在房屋租赁合同中,房东和租客原本约定租金是每月2000元,后来由于市场行情变化,房东想把租金提高到每月2200元,那么就需要和租客协商,租客同意了,这个租金的变更才有效。 此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这意味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合同变更不仅要双方协商一致,还需要按照规定办理相关的手续。例如涉及到不动产转让合同的变更,可能就需要到相关的登记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合同变更的效力方面,合同变更之后,当事人应当按照变更后的合同内容履行义务。如果一方不按照变更后的合同履行,就构成违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而且合同变更原则上只对将来发生效力,已经履行的部分不受影响。也就是说,合同变更前已经完成的履行行为依然有效,不需要重新履行。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要进行合同变更,建议以书面形式明确变更的内容,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因为书面的合同变更协议能够清楚地记录双方的约定,一旦出现争议,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同时,双方都应当仔细审查变更的条款,确保变更后的合同符合自己的意愿和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