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是什么?


合同履行完毕是指合同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全面、适当地完成了各自的义务,使得合同的目的得以实现。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 首先是履行主体适当。这意味着合同义务通常由合同当事人亲自履行,不得擅自由他人代为履行,除非合同有特别约定或者经过对方同意。例如,甲和乙签订了一份绘画委托合同,甲要求乙亲自作画,那么乙就不能找其他人来完成这幅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这就包含了对履行主体的要求。 其次是履行标的适当。履行标的是合同义务指向的对象,如货物、劳务、服务等。当事人交付的标的应当符合合同约定的数量、质量、规格等要求。比如,在买卖合同中,卖方交付的货物数量要和合同约定一致,质量也要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若合同约定购买100件某品牌的衬衫,那么卖方交付的就必须是该品牌、符合质量要求的100件衬衫。《民法典》中明确,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其中就包括对履行标的的要求。 再者是履行期限适当。合同当事人应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如果没有约定履行期限,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例如,一份装修合同约定在3个月内完成装修工程,装修公司就应当在这个期限内完成,否则就构成违约。《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自己的义务。 然后是履行地点适当。履行地点是债务人履行义务和债权人接受履行的地点。履行地点的确定对于明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费用负担等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合同约定在某仓库交货,那么卖方就应当将货物送到该仓库。《民法典》规定,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最后是履行方式适当。履行方式是指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的方法,如一次履行还是分期履行、直接交付还是邮寄交付等。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履行义务。若合同约定分期支付货款,那么买方就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和金额分期支付。《民法典》要求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式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总之,判断合同是否履行完毕,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并且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只有当合同双方都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全面、适当地完成了各自的义务,才能认定合同履行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