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有人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给环境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害,然后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向做出这些侵权行为的人去要求赔偿的案件。 打个比方,一家工厂违规排放大量污水,导致附近的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里的鱼大量死亡,河流周边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这就可能引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 这类案件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明确了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则从民事责任的角度,规定了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赔偿范围通常包括生态环境修复费用,也就是把被破坏的环境恢复到原来状态需要花的钱;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用,比如河流原本有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功能,因为被污染这些功能下降或丧失了,由此造成的损失费用;还有调查评估费用,即对生态环境损害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所产生的费用。 此类案件属于民事诉讼案件,由人民法院负责审理。其目的在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让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一方面制裁了侵权行为,让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付出代价;另一方面也为修复被损害的生态环境提供了资金支持。 相关概念: 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就是为了让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到原有状态或者尽可能接近原有状态,所需要花费的各项费用,比如治理污染、种树绿化等费用。 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用:生态系统本来具有很多对人类有益的功能,像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提供栖息地等,因为生态环境被破坏,这些功能下降或者丧失了,由此带来的损失所折算的费用 。 调查评估费用:专业机构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程度、范围、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所产生的费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