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济性裁员?
我在一家企业工作,最近听说公司可能要进行经济性裁员,我不太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知道经济性裁员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样的情况算经济性裁员,对我们员工会有哪些影响,所以来问问大家。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经济性裁员是用人单位由于经营不善等经济原因,一次性辞退部分劳动者的情形。它是用人单位为了克服经营困难、改善生产经营状况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这些情形。首先,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情况。当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等破产迹象,依据《企业破产法》进入重整程序时,为了挽救企业,使其能够继续运营下去,可能需要通过经济性裁员来降低人力成本。例如,某企业因债务问题进入破产重整,为了减轻负担,需要裁掉一部分员工。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这通常表现为企业订单大幅减少、资金链紧张等。比如一些制造企业,由于市场需求变化,产品滞销,企业的收入大幅下降,无法维持现有的员工规模,就可能进行经济性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