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雇主式派遣?


雇主式派遣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派遣方式。简单来说,雇主式派遣是指派遣机构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成为劳动者的法定雇主,然后将劳动者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在这种模式下,派遣机构承担雇主的部分责任,而实际用工单位则使用劳动者的劳动。 从法律角度来看,雇主式派遣涉及到多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这意味着,在雇主式派遣中,派遣机构作为用人单位,要承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等义务。 对于实际用工单位而言,虽然不是劳动者的法定雇主,但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雇主式派遣与一般派遣的区别在于,雇主式派遣中派遣机构对劳动者的管理和责任承担更为深入。一般派遣可能更侧重于劳动力的提供,而雇主式派遣则强调派遣机构作为雇主的全面管理和责任。例如,在雇主式派遣中,派遣机构可能会更深入地参与劳动者的培训、绩效管理等方面。 在雇主式派遣关系中,如果发生劳动纠纷,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向派遣机构和实际用工单位主张权利。一般来说,派遣机构和实际用工单位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例如,如果劳动者的工资被拖欠,劳动者既可以要求派遣机构支付工资,也可以要求实际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总之,雇主式派遣是一种有其独特法律关系和责任分配的人力资源派遣方式。无论是派遣机构、实际用工单位还是劳动者,都应当了解自己在这种模式下的权利和义务,以避免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