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隐离婚?


隐离婚,通俗来讲,就是夫妻双方已经在法律上办理了离婚手续,结束了婚姻关系,但在日常生活里,他们并没有向外界公开这一事实,仍然以夫妻的名义共同生活或者对外呈现出夫妻的状态。 从法律层面看,离婚是指夫妻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第一千零七十八条规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经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这意味着,一旦完成离婚登记,夫妻关系就从法律上正式解除。 隐离婚与普通离婚在法律程序上并无差异,二者都要遵循上述法定程序来办理离婚。然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外的表现形式。普通离婚后,夫妻双方通常会公开这一事实,在生活中也不再以夫妻身份相处。而隐离婚的夫妻,出于各种原因,比如为了孩子的成长、避免外界的舆论压力、为了获取某些利益(如购房政策优惠等),选择不公开离婚的消息。 在实际生活中,隐离婚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财产方面,如果在离婚时财产分割不明确或者后续有新的财产产生,可能会引发纠纷。因为从法律上讲,离婚后双方的财产各自独立,但在隐离婚状态下,财产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在子女抚养问题上,虽然法律规定了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但隐离婚可能会让子女在情感上产生困惑,也可能影响到子女对抚养安排的认知。此外,在对外关系上,隐离婚的夫妻一方如果以夫妻名义与他人进行经济往来等行为,可能会给另一方带来法律风险。 总之,隐离婚虽然在生活中存在,但它并没有改变离婚的法律实质,只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在处理隐离婚相关事务时,一定要明确法律规定,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