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是什么,该怎么申请?


法律援助,通俗来讲,就是政府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能够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所提供的一种无偿法律帮助。它就像是一场及时雨,能让那些在法律困境中却无力负担法律费用的人,也能平等地站在法律的天平之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第二条规定,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明确了法律援助的性质和服务范围。 法律援助的范围较为广泛。在民事、行政方面,依法请求国家赔偿,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救助,请求发给抚恤金,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请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请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赔偿等情况都可能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在刑事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接下来谈谈申请法律援助的流程。首先,申请人需要明确自己应该向哪个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一般来说,请求国家赔偿的,向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向提供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向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向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向被请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然后,申请人要准备好申请材料。通常需要提交法律援助申请表,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经济困难状况的证明材料,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 之后,将准备好的申请材料提交给选定的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会进行审查。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的,可以要求申请人作出必要的补充或者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作出补充或者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需要查证的,由法律援助机构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如果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通知有异议,可以向确定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对该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