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夫妻共同财产,如何认定夫妻共同债务?


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共同财产和共同债务的认定是非常重要的法律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夫妻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权益,也涉及到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和债务承担。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这两个概念及认定方法。 首先,什么是夫妻共同财产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通俗来讲,就是夫妻结婚后,通过双方的劳动、投资等获得的收入,一般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比如夫妻双方的工资,婚后一起开公司赚的钱,或者一方写小说获得的稿费等,都属于共同财产。即使是一方继承或受赠的财产,只要没有明确说明只归一方所有,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认定夫妻共同债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也就是说,如果夫妻双方一起签字借的钱,或者一方借钱后另一方表示认可的,这肯定是共同债务。还有为了家庭日常开销,像买菜、交水电费等借的钱,也属于共同债务。但如果一方借了一大笔钱去投资,且没有用于家庭生活,另一方也不知情,一般就不属于共同债务。不过,如果债权人能证明这笔钱实际上用于了夫妻共同生活或经营,那还是可能被认定为共同债务。 总之,准确认定夫妻共同财产和共同债务,对于维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相关纠纷,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合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