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客观上的违法事实?
我最近遇到个事儿,别人说我有客观上的违法事实,但我不太明白这是啥意思。我就想知道,在法律里,客观上的违法事实到底是怎么定义的,是只要有行为就算,还是得有什么其他条件才行,想弄清楚这个概念。
展开


客观上的违法事实是指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的、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行为或事件。简单来说,就是不管行为人主观上是怎么想的,只要他做出了违反法律规定的事情,就构成了客观上的违法事实。 这里的“客观”强调的是这种违法事实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比如张三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私自进入了李四的住宅,这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规定,那么就构成了客观上的违法事实。 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客观上的违法事实,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该行为是违法的。法律是判断行为是否违法的依据,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就不能认定为违法。例如,在某些新出现的领域,可能暂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那么一些行为就不能轻易被认定为违法。 其次,该行为必须已经实际发生。仅仅有违法的想法或者意图,但没有付诸行动,是不能构成客观上的违法事实的。比如王五心里想着要去偷东西,但还没实施具体的盗窃行为,就不能认定他有客观上的盗窃违法事实。 最后,行为与法律规定的违法情形要相符合。也就是说,该行为要满足法律所规定的违法构成要件。以交通违法为例,闯红灯的行为必须符合交通法规中关于闯红灯的定义,即红灯亮起后车辆继续通过停止线等条件,才能认定为客观上的闯红灯违法事实。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