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中止执行裁定书是什么?


再审中止执行裁定书是人民法院在审判监督程序中,针对案件再审时决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执行所制作的一种法律文书。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它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再审和中止执行的概念。再审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或者当事人基于法定的事实和理由认为原裁判有错误,申请人民法院重新进行审理的程序。而中止执行则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为某种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使执行程序暂时停止,待这种情况消失后,再继续进行执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这就明确了再审案件在一般情况下需要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 再审中止执行裁定书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申请再审的当事人来说,在再审结果未明确之前,中止执行可以避免因原判决、裁定的执行给自己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如果原判决要求一方当事人支付巨额款项,一旦执行完毕,而再审结果改判该当事人无需支付,那么执行回转的过程会比较复杂,且可能存在执行回转不能的风险。 对于法院而言,再审中止执行裁定书是遵循法定程序的体现。法院在作出该裁定书时,要对案件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再审的条件以及是否需要中止执行。裁定书的制作和送达有着严格的程序要求,必须确保当事人能够及时收到裁定书,了解其权利和义务。 在实际操作中,再审中止执行裁定书一般会明确写明中止执行的法律依据、原法律文书的案号、中止执行的范围等内容。当事人在收到裁定书后,应当按照裁定书的要求停止相关的执行行为。如果对裁定书有异议,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提出。总之,再审中止执行裁定书是保障再审程序顺利进行、平衡当事人利益的重要法律文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