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是什么,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办?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简单来说,就是在学校环境里,有同学故意欺负其他同学,方式有很多种,像动手打人、说难听的话、在网上诋毁等。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如果遇到校园欺凌,首先不要慌张。对于被欺凌者及其家长而言,要及时和学校沟通。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学校有责任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所以要第一时间向老师反映情况,要求学校介入调查和处理。同时,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比如被欺凌的照片、视频、聊天记录、医院的诊断证明等。这些证据在后续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 如果学校处理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情况。教育主管部门有权力和职责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监督和管理。另外,如果欺凌行为比较严重,造成了身体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也就是说,欺凌者及其监护人需要对被欺凌者的损失进行赔偿。 此外,对于被欺凌者来说,心理上的创伤可能更为严重。所以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阴影,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对于欺凌者,也需要进行教育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