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哪些情况可以获得救助?

我最近遇到些困难,想知道在法律规定里,到底哪些情况是可以获得救助的呢?是生活陷入困境,还是遭遇了意外事故之类的,不太清楚具体的范围,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社会救助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我国,救助涵盖了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救助对应着不同的适用情况。下面来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救助情形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社会救助,它主要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使其摆脱生存危机。《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其中最低生活保障针对的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特困人员供养适用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对于受灾人员救助,依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当自然灾害发生并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时,受灾地区人民政府会对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在应急救助阶段,会紧急疏散、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及时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在灾后救助方面,会组织受灾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修复毁损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 医疗救助方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可以申请医疗救助。医疗救助采取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补助等方式。 教育救助则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家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方式包括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 住房救助是为了帮助住房困难的家庭。《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城镇家庭申请住房救助的,应当经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直接向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提出,经审核、公示后,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由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优先给予保障。农村家庭申请住房救助的,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通常会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实施救助。 就业救助是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通过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办法,给予就业救助。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 总之,不同类型的救助有不同的申请条件和适用范围,如果您认为自己符合相应的救助条件,可以向当地的民政等相关部门咨询具体的申请流程。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