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之后怎么做才可以不被判刑?


取保候审后,想要尽量避免被判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严格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根据相关法律要求,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例如,若司法机关传唤,必须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不能无故缺席或拖延。 其次,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工作。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不隐瞒、不谎报案件相关情况。如果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能够主动交代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犯罪事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帮助侦破其他案件,即有立功表现,根据法律规定,这在量刑时会被考虑从轻、减轻处罚,甚至有可能免除处罚。例如,犯罪嫌疑人A在取保候审期间,向公安机关提供了另一起重大犯罪案件的关键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成功破案,其立功表现可能会对其自身案件的处理产生有利影响。 再者,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并取得谅解。对于一些有被害人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积极赔偿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获得被害人的谅解,这在量刑时也是一个重要的酌定从轻情节。比如在故意伤害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被害人出具谅解书,表示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予以谅解,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这一情节。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是否被判刑最终还是要根据案件的具体事实、证据以及法律规定来确定。如果经过公安机关的调查,证据不足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检察机关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依法决定不起诉,那么犯罪嫌疑人就不会被判刑。例如,在一些案件中,由于关键证据缺失,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公安机关可能会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