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私了不成功该怎么办?


当肇事逃逸私了不成功时,我们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首先,应当立即报警。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报警,在事故现场撤除后,当事人又报警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记录内容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决定。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也就是说,及时报警可以让交警介入调查,确定事故的责任。 其次,交警部门会进行调查和责任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对于肇事逃逸的行为,逃逸者通常会被认定为承担全部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再者,涉及到赔偿问题。如果肇事逃逸造成了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受害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 最后,如果肇事逃逸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会面临刑事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