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驶不想去拘留该怎么办?


酒后驾驶是一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行为,在不同情况下会面临不同的法律后果,对于不想去拘留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酒后驾驶的不同类型及对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如果是饮酒后再次酒驾面临拘留处罚,一般情况下是要执行的。不过,根据《拘留所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拘留所发现被拘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建议拘留决定机关作出停止执行拘留的决定:(一)患有精神病或者患有传染病需要隔离治疗的;(二)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三)生活不能自理的;(四)因病出所治疗,短期内无法治愈的。所以,如果存在上述这些法定情形,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向拘留决定机关提出申请,由拘留决定机关进行审查。如果经审查情况属实,拘留决定机关可能会作出停止执行拘留的决定。 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的情况,这属于刑事犯罪,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如果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可以向司法机关申请取保候审。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了,只是在审判前可以暂时不用被羁押,后续还是要根据法院的判决来执行刑罚。 需要强调的是,酒后驾驶本身就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法律对于酒驾的处罚是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和公共秩序。如果想要避免被拘留等处罚,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酒后驾驶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