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人提审时应该怎么做?


当面临公诉人提审时,有多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我们要了解公诉人提审的含义。公诉人提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的检察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讯问的活动。这是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收集证据,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明确规定。根据该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在提审过程中,对于被提审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如实陈述。如实陈述就是要将自己所知道的与案件相关的事实,毫无隐瞒、实事求是地告诉公诉人。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如实陈述也有助于司法机关准确查明案件事实,保障司法公正。如果故意隐瞒事实或者提供虚假陈述,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同时,被提审者有权为自己进行辩护。辩护权是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在公诉人提审时,被提审者可以就指控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辩解,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例如,如果认为某些证据存在问题或者对指控的罪名有异议,可以清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此外,要认真倾听公诉人的提问。在公诉人提问后,不要急于回答,要确保自己理解了问题的含义。如果对问题不理解,可以要求公诉人进行解释。在回答问题时,要简洁明了,避免模糊不清或者冗长复杂的表述。 被提审者还有权要求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如果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司法机关应当为其提供翻译人员。这一规定保障了不同民族、不同语言背景的被提审者能够平等地参与诉讼过程。 在提审结束后,要仔细核对讯问笔录。如果发现笔录中有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有权要求补充或者改正。核对无误后,要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总之,在面对公诉人提审时,要以法律为准则,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