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职务侵占了该怎么办?


如果行为人职务侵占了,处理方式要根据是否构成犯罪来区分。 首先,如果职务侵占行为不构成犯罪,也就是达不到立案标准的,公司可以通过仲裁或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当事人返还被侵占的财产,并要求赔偿损失。 要是构成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可以去当地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报案,由该部门侦查职务侵占犯罪行为。报案时,需要提供一些证据材料。例如,要提供能证明单位依法成立的材料,像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营业执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等;还要提供能证明嫌疑人是该单位职工的身份证明,比如聘任书、工作证、工资发放材料等;另外,嫌疑人侵占单位财产、挪用单位资金的依据及数额认定的依据也很关键,如涉案的发票、单据、银行转账单等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这里解释一下职务侵占罪的一些关键概念: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犯罪行为。 犯罪主体: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非国家工作人员,属于特殊主体。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具体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会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 总之,遇到职务侵占行为,要先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再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和单位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