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还不起债务该怎么办?


当个人面临还不起债务的情况时,以下是一些在法律层面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及相关法律依据说明。 首先,如果确实暂时无力偿还债务,可与债权人进行友好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在还款问题上,债务人虽然无法按时足额还款,但积极与债权人沟通,达成新的还款协议,比如延长还款期限、分期偿还等方式,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这样既体现了债务人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债权人的担忧。例如,债务人小李欠债权人小张5万元,小李因生意失败暂时无力偿还,经双方协商,小张同意小李分5期,每期偿还1万元,并且延长还款期限至1年后还清。这种协商方式在法律上是被允许的,只要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新的还款协议就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如果债权人不同意协商,将债务人起诉到法院,债务人应当积极应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若法院判决债务人偿还债务,而债务人确实没有能力一次性偿还的,法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解,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若债务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比如,债务人明明有存款却故意转移财产,不履行还款义务,就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再者,对于一些合法的债务,债务人还可以考虑通过资产变现来偿还。比如,债务人有闲置的房产、车辆等,在经过合法的程序后,可以将这些资产出售,用所得款项偿还债务。但在资产变现过程中,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交易的合法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个人还不起债务一般属于民事纠纷,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坐牢。但如果涉及到诈骗等刑事犯罪行为,则另当别论。例如,债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后拒不偿还,就可能构成诈骗罪,会受到刑事处罚。所以,当个人面临还不起债务的情况时,要积极面对,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