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一个月发生工伤应该怎么办?
当新入职一个月就发生工伤时,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首先,要及时进行救治。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这是首要且紧急的步骤,关乎伤者的生命健康。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其次,进行工伤认定申请。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对此有明确规定。
然后,准备相关材料。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这些材料是进行工伤认定的重要依据。
再接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这一步骤对于确定赔偿标准非常关键。
最后,落实工伤待遇。如果认定为工伤且完成劳动能力鉴定后,就可以按照相应的标准享受工伤待遇。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职工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赔偿。例如,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如果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保留与 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这些待遇的落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职工因工伤所遭受的损失。
总之,新入职一个月发生工伤后,职工要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配合处理。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抵押无效时担保是否有效?
买房过户是否需要离婚协议?
商标注册需要哪些材料?
安全生产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什么对事故有什么规定?
食品预包装备案如何办理?
驾照是否可以异地换证?
无子女情况下侄子能否申领丧葬费?
单位缴存比例应该怎么填?
强制执行时见不到人该怎么办?
如何判断老人糊涂时所立遗嘱无效?
离婚时一方不同意离婚该怎么办?
未婚长期居住在一起是否有权获得死者财产?
如何处理男性骚扰?
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后该怎么处理?
夫妻之间工资共同管理会对夫妻感情有影响吗?
餐饮服务经营者许可现场核查表是自己填吗?
工伤二级残废的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交通肇事构成犯罪后逃逸未造成严重后果会怎么处理?
刘安业诉公安局行政处罚纠纷是怎么回事?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