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一直得不到执行该怎么办?


当法院判决一直得不到执行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来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我们要明白强制执行的概念。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所以,在判决生效后,如果对方不执行,我们可以向作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申请强制执行时,需要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原件及复印件、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等。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会对情况进行审查,然后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 法院的执行措施有多种。例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法院有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查询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冻结和划拨。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也是常见的措施。法院可以对被申请执行人的房产、车辆等财产进行查封、扣押,然后进行拍卖、变卖,以所得款项来履行判决义务。 如果被申请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触犯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所以,对于那些恶意不执行判决的人,法律有更严厉的制裁手段。 此外,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被申请执行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等行为,我们可以及时向法院提供线索,让法院采取措施追回财产。同时,我们也要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信息。 总之,当法院判决得不到执行时,我们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借助法律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要相信法律会给我们一个公正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