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合同无效问题不作出判决该怎么办?


当遇到法院对合同无效问题不作出判决的情况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应对办法。 首先,需要了解法院审理案件是有一定的程序和期限规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也就是说,法院在规定的审限内进行案件审理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我们要给予法院合理的时间来完成审理工作。所以,在审限未到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耐心等待。 其次,如果超过了法定的审理期限,法院仍然没有作出判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可以向法院的承办法官进行询问,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以及未作出判决的原因。在询问时,要注意以合理、礼貌的方式进行沟通,因为法官可能会因为案件的复杂性等因素导致审理时间延长。第二,如果承办法官的解释不能让你满意,或者存在拖延不处理的情况,你可以向法院的监督部门,如监察室等反映情况,要求他们对案件的审理进度进行监督和督促。 另外,在等待判决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案件的相关证据和法律适用问题。合同无效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提交的证据不足或者法律适用不准确,还可以及时补充证据或者调整诉讼策略。 总之,当法院对合同无效问题不作出判决时,我们要先了解审限规定,在合理期限内等待,超过期限可以通过合理的途径进行询问和反映,同时也要关注案件本身的情况,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