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生效后超过2年未申请执行该怎么办?
之前有个判决生效了,但当时没太在意申请执行这事儿,一晃就过了2年。现在想起来了,不知道这还能不能申请执行啊?要是可以申请,具体该咋操作呢?要是不行的话,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能维护自己权益呢?
展开


如果判决生效后超过2年未申请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人仍然能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不过,被执行人可以提出异议,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的,会裁定不予执行。 首先,虽然超过了2年执行期限,债权人仍有追讨欠款的法律途径,但最终能否成功执行要视具体情况。若债权人决定申请执行,得准备好相关材料,像生效的判决书、申请执行书、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等,同时要向法院提交申请执行的费用。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法定条件就会启动执行程序。 要是被执行人提出异议,法院会审查。异议成立的话,法院裁定不予执行,这时债权人可能就要考虑其他追讨欠款的办法了,比如和对方协商、找第三方调解、再次起诉等。 另外,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这意味着如果在这两年内出现一些法定情形,如对方部分履行义务等,执行时效可以重新计算。 总之,即使过了2年未申请执行,债权人并非完全没办法,只是可能要花费更多时间和成本。所以建议在判决生效后尽快申请执行。 相关概念: 申请执行时效:类似诉讼时效,是对申请执行权利的时间限制,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行使权利,可能面临权利受限的情况。 执行中止:就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特定情形,法院暂时停止执行程序,等情形消失后再恢复执行。 执行中断:指在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内,因某些法定事由的发生,导致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待法定事由消除后,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