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判决书超过两年是否还有效?
我之前有个民事纠纷,法院也下了判决书,但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没去申请执行,现在已经过了两年。我就想知道这种情况下,这个判决书还有没有效力?能不能再让对方履行判决内容?
展开


民事判决书超过两年仍然有效,但其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效为两年,需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从判决书本身的效力来看,民事判决书自生效之时起,直至判决中所确定的义务被完全履行,其法律效力是持续存在的。这意味着判决书所确认的权利义务关系是长期有效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自然失效。例如,甲起诉乙要求偿还借款,法院判决乙在一定期限内归还借款,该判决所确定的乙有偿还借款的义务,不会因为超过两年就不存在了。 其次,关于申请强制执行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如果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两年内,当事人没有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被执行人又对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提出异议,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的,可能会裁定不予执行。不过,如果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则要另当别论。比如,在这两年期间,当事人曾向对方主张过权利,或者对方曾同意履行义务等,都可能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最后,如果超过两年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也会受理。但被执行人提出异议且经审查成立的,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此时,当事人虽不能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程序实现权利,但判决书本身的效力依然存在,当事人可以尝试与对方协商履行,若对方拒绝,还可通过其他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如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探索其他可能的救济途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